语言康复


行为的塑造的步骤
第一步是确定一个终极目标,这些目标应该以一个可以测量,可观察,特定和客观的方式被清楚地界定。精确的界定目标行为,能够“减少强化不相关行为的可能性,并增加强化恰当的,接近终点目标行为的可能性。”
 
第二步是找到行为的起点,这个初始行为必须和目标行为多少存在关联,并且是个体已经在做,至少是偶尔做过的。找到行为起点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个体的表现,通过观察,我们会对个体行为的频率有一份清楚的记录,从中我们至少也可以发现一些与目标行为相似的东西。
 
第三步是确定恰当的步骤大小和每一步持续的时间,也就是说我们确定的步骤要足够“大”,以致于儿童能产生进步,同时也要足够“小”,这样他才能够被达到。除此以外,步骤持续的时间要足够“长”,这样行为成就的大小才能与强化的大小相匹配,持续时间要足够“短”,这样才能取得进步。


 
如何确定步骤的大小和每一步需持续的时间,并没有固定的标准。应该根据个体的情况以及发展形势来决定。然而有一点是应该记住的:提高标准的幅度要尽量小一些,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获得强化物的现实机会。如果儿童取得的进步是持续的和令人满意的,我们可以断定这个步骤的大小和维持时间是合适的。相反,如果进步开始
 
减弱或者开始恶化,那么我们就要重新确定步骤的大小和持续时间了。
第四步是实施差别强化,从初始行为开始,可以先对接近标准的行为进行强化,如果初始行为水平较低,甚至只要出现跟目标行为相关的行为,就立即进行强化,直到确保这一行为能持续,稳定出现。而当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时,强化的频率就应该减弱,强化的标准就应该提高,只有当完全行为达到标准时才给予强化,而对其他未达到标准的行为进行消退。——北京七彩虹康复